什麼是單品?什麼是配方


 

先來弄清楚這兩個名詞:


 

  • 單品咖啡(Single Origin, SO)
    簡單說,就是來自單一產區的咖啡豆。比如「嘉義阿里山樂野老方家北坡的咖啡」或是「衣索比亞耶加雪菲」。它的特色是可以喝到產地的獨特風味,像山頭氣、微型氣候帶來的滋味,個性鮮明,能清楚知道「這豆子從哪來」。就像喝茶能分辨阿里山茶和梨山茶一樣,單品咖啡是產地的代言人。
  • 配方豆(Blend)
    這是把兩個以上產區的咖啡豆混合在一起。你喝不出單一產地的特色,但能感受到烘焙師調配出的風味。就像調雞尾酒,配方豆是烘焙師的創意作品。對消費者來說,不管豆子來自哪,只要價格合理、喝起來舒服就好。

     


為什麼要做配方豆?單品不好的嗎?


 

單品咖啡當然不差,尤其是頂級豆子,風味獨特又有層次,比如比賽用的藝伎豆,喝起來有茉莉花香或柑橘茶香,超迷人。但為什麼還要做配方豆?其實,配方豆有自己的目的和價值,並不是單品不好,而是需求不同。根據咖啡產業的做法,配方豆有三個主要方向:


 

1. 大量工廠型配方


 

  • 目的:穩定品質和價格
  • 怎麼做:大廠需要大量咖啡豆來供應市場。如果某個產區的豆子產量不足或價格飆漲,單靠單品會讓風味和成本不穩定。所以他們用多個產區的豆子調配,確保品質和價格一致。
  • 例子:超市架上的商業咖啡豆,喝起來穩定但沒什麼驚喜。

     

2. 小量工廠型配方


 

  • 目的:提升性價比
  • 怎麼做:小型烘焙廠常接到平價訂單,會選些便宜的豆子,再搭配風味強的豆子來提味。這樣咖啡不會太單調,成本也控制得住。
  • 例子:中低價位的咖啡豆,適合每天喝也不心疼荷包。

     

3. 精品烘焙型配方


 

  • 目的:創造獨特風味
  • 怎麼做:專業烘焙師會挑選風味互補的豆子,讓它們「各司其職、截長補短」。比如某款豆子酸甜很棒但後韻弱,就找另一款後韻強的豆子來搭配,讓整體口感更圓潤飽滿。
  • 例子:高品質咖啡店的招牌配方豆,層次豐富又平衡。

     


配方會變好喝嗎?


 

這問題沒有標準答案,得看豆子和配方的品質:


 

  • 單品咖啡
    好豆子風味無敵,像比賽級的單品能喝到產地的靈魂;但如果豆子品質差,缺陷也藏不住,直接露餡。
  • 配方豆
    好豆子+好豆子,能調出1+1>2的效果,風味更平衡豐富;但好豆子+爛豆子,只會變成「不太爛的咖啡」。真理很簡單:爛豆子調不出好咖啡。配方豆的品質,取決於最差的那個豆子。

     


單品還是配方,選你喜歡的


 

  • 單品咖啡:適合想探索產地風味、追求極致的人。
  • 配方豆:適合想要穩定口感、性價比高或特定風味的人。

     

單品和配方沒有誰比較好,就像吃水果,有時想吃單純的蘋果,有時想吃雜錦水果沙拉,各有魅力。咖啡的世界裡,1+1不一定大於2,但只要用好豆子,無論單品還是配方都能讓你喝得開心。挑你愛的,享受就好!

 

歡迎把這篇分享給愛喝咖啡的朋友,一起聊聊喜歡的咖啡吧!